问题钢材何时才能重视
- 发布时间:2010/9/18
受经济利益所驱使,各式各样害人的赚钱方式被一些奸商们“探索”出来。目前备受关注的“问题钢筋”便就是其中一例。从合肥的“竹签钢筋”,到西安的“瘦身钢筋”,再到南昌的“翻新钢筋”。种种违规建材的先后被曝光,让很多刚住进新房的住户在高兴的同时多了一层担忧,谁能保证自己现住的新房不是违规建材的拼合呢?试问,在监管不严、道德谴责无用的情况下,“楼脆脆”的悲剧能彻底不会被上演吗?
近年来,我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很多相关行业的突飞猛进,建材业作为地产业的 “基础” 行业受到的经济辐射更为突出。其中钢筋是建筑的骨架,钢筋的粗壮与否、延伸性的好坏都将直接决定到建筑物质量的能否过关,“问题钢筋”的频频曝光,是否将意味着在不久后会发生一起人为性的的灾难呢?其实我国对建材业的监管起步已非一朝一夕,监管部门也不是未被设立,相关法律法规也非不够完备。但是为什么在监管条件均相对成熟的情况下还会出现“问题钢筋”呢?究其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:
一方面是由于建材原料价格的下调,建材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铤而走险。目前多种建材原材料的价格都在各国政府和组织的作用下被下调,特别是钢筋的焦煤和铁矿石,而与原材料价格下调相对的是建筑业的高效益走势,如此一来,一些建筑商、钢材黑工厂等还是肆无忌惮,在钢价上涨的背景下,更是明目张胆地“作案”,从中谋取非法利益。
另一方面是政府监管的实施质量达不到标准,对建筑材料及建筑物本身的质量政府有责任做到有效监管,但是目前个别地区的监管部门却敷衍了事、不能尽职尽责。更有甚者,有的监管部门反过来却和建筑商、钢材黑工厂沆瀣一气,进而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条。
“问题钢筋”是一种草菅人命的手段,如何有效预防是当务之急。相关部门应当以此为契机,重点对“问题钢筋”、乃至整个建材业来一次彻底清查,就专门问题设立专门工作小组,并于今后随时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。对违规的建筑商轻者予以罚款,重者予以吊销营业执照,直至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,对钢材黑工厂坚决予以取缔。同时加强监管部门的队伍建设,强化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,划清监管部门与被监管部门界限,坚决斩断监管部门与建筑商、钢材黑工厂的黑色产业链。 当然,建材业和建筑业也应时时牢记“以人为本”的宗旨,用质量说话,用诚信办事,实实在在的为人民建设坚不可摧的大厦!